
2018年4月,国家卫健委《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疾病风险进行预测,实现医学影像辅助诊断、临床辅助诊疗、智能健康管理、医院智能管理和虚拟助理,提倡使用非接触式体征监测系统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监控,为医护人员提供实时的信息数据,做到防患于未然,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保障医院的管理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概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2018年4月,国家卫健委《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疾病风险进行预测,实现医学影像辅助诊断、临床辅助诊疗、智能健康管理、医院智能管理和虚拟助理,提倡使用非接触式体征监测系统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监控,为医护人员提供实时的信息数据,做到防患于未然,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保障医院的管理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概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映脉掌静脉识别系统采用非接触识别,杜绝二次污染和病毒传播,是医护人员考勤、患者身份验证、手术室门禁、毒麻药品管理、病房出入管理的最佳身份认证解决方案。
2019年10月11日,央行下发了《个人金融信息保护试行办法》,金融大数据行业面临大洗牌, 2020年2月13日,《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JR/T 0171—2020)金融行业标准由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标准适用于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金融业机构,规定了个人金融信息在防伪、识别、存储等生命周期各环节的安全防护要求,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两个方面,对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规范性要求。
掌静脉作为体内活体识别特征,无法窃取和伪造,安全又可靠,高度符合金融行业出入门禁、柜员业务授权、押运人员身份核验、电子文控授权等安防需求。
近年来,我国政府颁布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从制度、法规、政策等多个层面促进司法过程中的身份识别能力的提高,满足政府、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等司法检查机关对于身份信息安全的合规要求。针对各种场所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刑侦工作、恐怖暴力事件的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在信息安全政策法规驱动下,将带动政府及公检法部门在身份信息安全方面的投入。
映脉掌静脉识别系统是高精度生物识别,确保准确率达到公安和司法行业标准,是智能枪弹管理、智能物证管理、服刑人员身份核验的有效解决方案。
2018年2月11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指出加强对于教育教学网络安全、优化考生监测服务流程,强化数据统计分析能力。有序推进教育系统生物信息识别工作,建立常态化的检测机制。全国各地一些省市的高考开始试点静脉识别技术作为考生身份认证的重要手段,及时进行信息比对等措施严防替考,并探索建立基于大数据的教育系统网络安全预警机制,提高信息收集、分析、研判能力。
映脉掌静脉识别系统是真正的活体识别(生物识别),杜绝因盗用身份而发生的违规风险,用于实验室出入管理、考生身份核验、图书借阅管理、校园消费、课堂签到,更加安全便捷。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两新一重”作为2020年重点任务,交通运输是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而智慧交通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由于技术的不断突破,交通运输行业的信息安全压力越来越大,其安全问题值得重视。目前地铁等轨道交通行业采用交通卡、乘车币、手机二维码等识别手段进行检票乘车,均存在被盗刷的风险。另外,轨道交通检票通道人流量大,需要人员快速通过,因此速度快、精度高的识别方式亟待普及。
映脉掌静脉运用极速融合比对引擎的高精度生物识别,在地铁/高铁检票等人流量大而密集的场所,无接触便利高效、精准识别,可大幅提升人流识别通过速度。